校園足球運動常常迫於學習壓力而放棄。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
  2014巴西世界杯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體育的魅力讓全世界為之癲狂。然而,能夠在自信心、交往能力、適應性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帶給孩子諸多正向影響的體育運動,卻長期被家長所忽視,不斷為“智育”讓路。體育與智育,這對兄弟原本可以相輔相成地發展,現實卻常常讓他們相煎相殘。
  目前的家庭教育中,過多關註智育而忽視體育的情況普遍存在。即將到來的暑假,不少孩子又將被各式各樣的“智育類”培訓班所吞沒。由於認識上的誤區,一些家長難以從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孩子的體育運動習慣在相當一些家庭中被忽略。
  忽視體育影響孩子自信心
  “體育活動不僅能促進幼兒體能的發展,同時對於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觀察力、記憶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和意志力等的發展都具有特別的意義。”啟明教育集團教研中心主任、啟明國風雙語幼兒園園長朱葵花說。
  但身為園長的朱葵花也發現,現在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認知發展最重要,因此沒有幫助幼兒培養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這些孩子不僅體態、體能與愛運動的孩子有區別,自信心、交往能力、適應能力也不如正常幼兒。”
  體育課被擠占臺灣也存在
  而在國外,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中,體育運動都必不可少。曾旅居歐洲現居臺灣的親子教育專家沈佳慧就親身經歷了中西教育在這一方面的巨大差異,“臺灣的體育課很多時候也被拿來補其他課程,小K剛回來時很生氣,因為他特別喜歡體育課。”為了保護孩子對體育運動的愛好,沈佳慧今年早早地給小K報了德國的足球夏令營,“一周時間,主要就是足球技巧的訓練、分組比賽。還有戶外活動,晚上有篝火晚會之類的,孩子生活都要自理。”
  “運動可使孩子擁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這不僅能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擁有強大的心理和身體優勢,也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學會利用同伴的力量,學會合作,進而適應社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表示,特別是足球、籃球等群體性戶外活動,有利孩子學會與別人交往、合作、領導、規則制定與遵守等多項技能,這是孩子社會性培養的重要途徑。
  ■ 建議
  家長重輸贏子女負擔重
  ●朱葵花,啟明教育集團教研中心主任、啟明國風雙語幼兒園園長
  爸爸一定要積極主動引導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爸爸有著天生的優勢,一定要主動帶著孩子走到戶外,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小班孩子還沒有競爭意識,教師基本上不組織競爭游戲,當然老師會鼓勵幫助膽小或動作發展滯後的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動作練習,中、大班才會開始組織競爭性的游戲。有的幼兒有隻能贏不能輸的情緒,老師在活動中,會組織不同難度的游戲,讓幼兒有所選擇,讓更多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也會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孩子理解體會輸贏。
  家長在同孩子游戲的過程中也要註意,不要因為自己對於輸贏的過度關註影響到孩子。例如有的家長經常說,“某某跑得比你快,你怎麼還不如某某呢”、“你應該超過某某小朋友”,造成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不願意輸。
  同時還要接受孩子小步子的進步,每個孩子的體能發展各不相同,當孩子體能略低於其他孩子時,家長要主動帶著孩子開展相關的游戲練習,讓孩子在愉悅的情緒中,逐漸學習掌握正確的動作,這樣就可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同時要引導幼兒欣賞別人,接納自己的不足,才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 案例
  傳球打開思維方式
  ●朱丹,常青藤教育運營總監,著有《侃侃兒談》
  體育對兒子的影響,自始至終充滿樂趣。兒子從小學二年級下學期加入北大附小棒球隊,直到6年級畢業前退役,其間經歷了獨自在外集訓和手骨折,我們倆都經受住了第一次離開家接受集體生活的考驗。非典時,學校停課,兒子喜歡上了冰球,冬天每天五點起床參加冰球訓練的痛苦,兒子也堅持了下來,對冰球的喜愛也一直持續至今。
  因為一開始,我們就不以射門得分論英雄,兒子也沒有變得急功近利。當他帶球進攻時,如果看到有哪個隊友的位置比自己好,就會果斷傳球。對團體項目而言,學會團隊合作顯然更加重要。兒子後來成為一個組織後衛。他善於傳球,善於在球場上抓住轉瞬即逝的傳球通道,為這個球隊組織進攻,這也讓他從“傳球”中領悟到瞭解決問題時,不受思維方式的局限,瞭解和掌握各種達到目的的方式。
  打冰球的這些年,兒子幾次出國比賽。在加拿大比賽時,和當地的家長交流,發現在他們的觀念里,積极參与體育運動遠比文化成績重要得多。父母們帶著孩子參與體育活動,在比賽中創造輕鬆的氣氛,不以輸贏為目的,更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迎接挑戰、積極進取,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森林健行邊走邊學
  ●沈佳慧,親子教育專家
  小K以前一直生活在歐洲。上幼兒園時,每天下午午睡之後,就到外面玩耍,一直玩到放學,沒有特別的課程,在外面跑跳游戲就是運動。
  體育課是到了小學才有。國外平日的上課時間不長,下課時間幾乎都用來運動。課後有各式各類的體育活動可以參加:體操、游泳、足球、羽球……
  在德國上小學時,每個月老師還會帶孩子去健行,因為他們只上半天課,所以通常會在吃過午飯後帶孩子去森林健行。老師會一邊走一邊教孩子認識野外植物,告訴孩子哪些果子是有毒的,一直到四點左右回來。這種每月一次的活動,運動量很大,孩子們也特別喜歡。
  小K十歲時,我們和他回歐洲騎單車,經過德、瑞、奧三國,六天騎行210km。結果最厲害的居然是小K,他總嫌我們騎得太慢。  (原標題:體育VS智育 相煎何太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hhmrj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